转型 共赢 责任
——“华建”的华丽转身
作者: 刘延   时间: 2019-07-22   来源: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浏览: 2688
分享到:

  2014年,是自199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最低的一年。据国家统计局分析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平均增速为7.4%;而经济专家预期全年增速也在7.4%左右,创1990年来历史最低。

  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使得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持续增大;消费取代投资成为了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驱动力。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门窗业也悄然进行着改变。门窗产业相关企业巨头们不再闭门发展,转而敞开大门、搭建平台、资源共享,寻求着整个行业技术与销售模式的新突破。

  作为门窗行业企业的好伙伴——华建铝业的领头人,吴维光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期待。面对本刊记者,吴维光侃侃而谈,对于经济“新常态”下的门窗产业前景,对于搭建平台共谋发展的可行性,对于管理团队的重要性以及作为行业领军者应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只是表象,转型升级才是实质

  在吴维光看来,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三期重叠”期——“换档期”、“危险期”、“风险期”。

  所谓的“换档期”,于企业来讲,其真正意义就是企业的转型升级期。在这一时期,企业放弃固有的经营理念,寻求新的发展生存之路;而同样在这一时期,整个行业也会经历重新洗牌,重新整合,因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转型也意味着“风险”的到来。大企业作为行业重新整合的主导,中型企业作为辅助,小微企业在这一时期则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我们门窗业的发展得益于我国政府的大量投入。”吴维光说,“多年来房地产业的发展牵动着门窗行业的发展神经,国家在保障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才有了门窗产业这些年的蓬勃发展。然而,当经济发展脚步放缓,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时期,门窗及其周边企业仍高枕无忧,不寻求转型升级的话,也必将被时代无情抛弃。”

  2014年7月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着手组织门窗行业骨干企业、专家奔赴全国各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及欧洲门窗业发达地区调研“系统门窗”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并认真学习、研究了欧洲先进国家的门窗设计、制造、认证等体系,力求将国外的先进经验融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从而发展出最适合中国的“系统门窗”认证体系。作为调研小组成员,吴维光也参与其中,并深受触动。


1563788313831209.jpg

在欧洲门窗产品前久久伫立,陷入沉思


  德国、法国在系统门窗的制造、认证方面有着详尽的要求与极为严格的标准。“门窗系统”是一套门窗的终极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一款好的产品那么简单。无论是门窗系统的解决方案制定,还是门窗零部件制造的精密程度,抑或是门窗成品的认证流程,欧洲国家的严谨态度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均给吴维光留下了深刻印象。相较于这些发达国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系统门窗”未来之路还很漫长。

  “毋庸置疑,‘系统化’、‘标准化’一定是中国未来门窗发展的大势所趋。”吴维光这样告诉记者。从欧洲考察回来之后,吴维光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沉思,华建铝业的未来,华建铝业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一直以来所筹划建立的系统门窗公司发展之路都让他有了新的认识与打算。

  在欧洲,铝窗行业的系统门窗一般是由型材厂或者专业的系统公司进行门窗系统的研发,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比型材厂更了解门窗主要构成体——型材的性能、指标的了。在全国经济脚步放缓的大背景下,作为铝型材厂,涉足“系统门窗”研发不仅是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因为其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同时,以雄厚的实力为基础,生产性能卓越、有品质保障的门窗产品,本身也是华建对于社会进行回馈的一种表示。有了这样的想法,由华建铝业出资成立的“易欧思系统门窗公司”很快进入了中国少有的专业系统门窗企业领域。

  有人说华建铝业这一次的转身十分“漂亮”,但也有人对于系统门窗公司的前景表示了担忧。对于同行们的态度,吴维光照单全收。“事实上,我们也是踩着石头过河。毕竟在中国,系统门窗公司还都处于摸索阶段,如何运营?如何发展?大家都还在探索。但是,如果没有人敢于尝试,那么这条路就永远不会被开辟。即便是未来会面对失败,我们也希望可以作为中国系统门窗的‘先驱’,担起这份责任。”


  平台的重要性

  事实上,华建铝业的尝试不仅仅出现在了系统门窗领域,2013年,“窗博城”的建立,是华建的第一次转身。

  谈到“窗博城”吴维光坦言,作为“窗博城”平台的搭建者,华建铝业获益匪浅。“我不否认,华建铝业在窗博城的平台上有获益。这个获益不是金钱上的,而是资源上的。有人觉得这个平台是个无底洞,我们投入了太多金钱,回报率堪忧。我对此的回应是:不需要替我担心这些,这个博览城建在这里,如果有一天行业不景气了,没有人来参观、交流,这个馆还可以搞车展,搞其他展览。但是,只要这个行业需要,这个平台我就还会继续支持、投入下去。”

  “搭建这个平台的初衷,就是要整合行业的高端人士、产品、技术,让大家可以在这里打破藩篱,进行交流,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我一直讲: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闭门造车那一套早就不适用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交流比什么都重要,若要发展,首先要先掌握资讯。我的理想中,在‘窗博城’这个平台上,大家资源共享,能者为先。有人走在了前面,带动了行业,行业的发展也必将给企业带来高额回报。”

  从成立至今,窗博城大大小小举行了数十次次论坛、展览活动,有企业已从这个平台直接获益,这一点也是吴维光最为骄傲的地方。

  “我曾打过一个比方:我在高速公路旁设立的广告牌上打广告,一年需要四五百万的费用。看到广告牌的人会知道,有一个企业叫作“华建铝业”,至于他具体做什么的,业务涉及哪些方面,产品都有什么全都没有概念。但是我把这四五百万投入到了“窗博城”,把人引入了“窗博城”参观,那么他看到的就是最直观的展示,对于我的企业,他就有了具象的认知。这就是这个平台的最大作用。”


  要不要跨界,要看有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

  2014年,最流行的词恐怕就要数“跨界”了。“跨界经营”让很多企业得到了二次发展机会,也让很多企业自此折戟沉沙。

  如果说成立系统门窗公司是华建的转型升级,那么建立窗博城则被认为是华建的一次“跨界”尝试。

  “是否跨界经营,我首要考虑的是我有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是一个企业能否良性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窗博城”的全称是“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城(中国房地产部品采购联盟门窗幕墙交易中心)”,是中国建筑金属协会联合全联房地产商会、中国房地产部品采购联盟、山东省建设机械协会、临朐县人民政府共同建立的。根据工作需要,还设立了办公室、会员发展部、联络与信息部、国际合作部、质量与培训部、宣传部、财务部及专家委员会、系统门窗推广委员会、铝型材委员会等。各部门领导均由协会与商会以及行业专家担任,可谓是行业内的豪华战舰。

  近两年来,在“窗博城”发展方向、业务拓展等方面,管理团队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而一个好的实施团队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除了日常业务的开展,窗博城还创办了自己的季刊,搭建了微信互动平台。在这些方面,吴维光显然不是专家,但是敢于尝试、创新的胆识却是一个好的企业家成功的关键与特质。


  行业的领军者必须敢于担当,敢于奉献

  “一个好的行业,只有群山没有高峰,那是绝对不行的。”吴维光口中的高峰正是一个行业的领军企业。“行业里只有有了高峰,才有了标志;有了标志,这个行业才会被人认可、被人记住。”

  作为门窗行业的“新军”,“易欧思”还很年轻,但作为与门窗行业打了多年交道的“华建铝业”来说,它已经是这个行业内一座“高峰”了。华建铝业始建于2000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建筑铝型材生产企业,年营业收入达40-50亿元人民币。集团占地2200亩,铝型材年产能力35万吨。华建目前业务范围涉及房地产、建筑胶业、机械制造、金融、投资、贸易、技术服务等多种产业,为当地政府解决了大量就业人口。

  除了对社会的回报与奉献,在行业中敢于带头,敢于发声也是吴维光心中的“责任”。

  “大企业在行业中一定要有主导作用,不能仅仅发展自己的企业,更要把行业发展的重任担在肩上。”吴维光说,“很多时候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一些企业去做品质低劣的产品。你的品牌在那摆着,老百姓冲着你的品牌,信任你,购买了你的产品,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品质,久而久之,大众是对这个行业失望,而不单单是对你这个企业失望。行业都不好了,作为个体,你这个企业还会有发展吗?”

  “中国的系统门窗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什么我们呼吁有实力的企业先做起来,是因为我们不想输在起点上。大企业有雄厚的资金作保障,有优秀的团队做先导,有更为宽广的平台做依托。我们作为先行者,把路踩实,再为中小企业提供经验,带动行业共同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

  “再有就是关于标准的问题。现在国家对于门窗的标准采用的都是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不是没有,但是还需要更为深化、完善、清晰化。另外,这个标准不能单单建立在门窗幕墙上,还要关注到建筑设计上。门窗规范化需要先将建筑设计规范化、标准化。从设计开始,一直到材料、加工安装,需要统一起来。现在一般情况下建筑设计院图纸中,门窗幕墙大部分是一个示意图,真正到了用户用的时候,他需要门窗企业再为他进行二次深化,这么一来就没有什么统一性,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乱了。那么这些对于标准规范化的呼吁应该由谁来做?当然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来做,这是你的责任和义务!”


  采访手记:

  与吴维光的谈话,由于他的忙碌,因而进行得断断续续。但是,令人惊讶和信服的是他思维的连续性与思路的清晰性极为出众,而且对于每一个问题间的逻辑关系也都掌握有度,特别是他对于行业内各类工作的通晓程度更是让记者由衷佩服。

  在采访临近结束时,吴维光还对本刊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这是一个讲究“平台 共赢”的时代,作为行业专业刊物,搭建平台尤为重要。“你再有能耐,做的事还是有限。但是专注于搭建一个好的平台,让大家来一起做事,那么你既省心,大家也都可获益,又何乐而不为呢?借用平台上大家共享的资源,互惠互利,你会发现路会越走越宽,发展的前景自然也会越来越好。”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