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佛山市中南罗森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媛
作者: 阮祥林   时间: 2019-07-03   来源: 《》   浏览: 1139
分享到:

  佛山市中南罗森玻璃有限公司是中国著名玻璃深加工企业。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建筑玻璃产品加工的研发、制造、营销与服务领域中处于中国玻璃深加工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拥有多条国外先进生产线,产品远销海内外。徐媛总经理作为新晋的企业掌门人,她又将如何延续中南的辉煌呢?为此,本刊特别对徐总进行了专访,分享她独特的经营之道。

  企业·行业

  记者:徐总,您好。首先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佛山市中南罗森玻璃有限公司么?

  徐媛:中南罗森玻璃公司于1992年成立,以玻璃深加工为主,在这个行业中也算是比较早的一批企业,在当时国内做玻璃深加工的企业屈指可数。

  记者:作为资深从业者,您能谈一下对行业的看法吗?

  徐媛:现在国家重视建筑节能,对于建筑玻璃深加工企业来说,有许多机遇,但是对于建筑玻璃的技术发展而言,目前我觉得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比如说LOW-E玻璃,从单银到双银再到三银,再复合加工成产品,就像电脑处理器一样,从双核到现在八核甚至更多,除了堆叠核数,很难进一步提高,并没有出现新的技术创新。也许是我关注得不够多,我觉得目前玻璃行业的技术革新有些缓慢。技术创新是一个行业的事情,不是哪一家企业的,当然,如果一家企业能不断地有技术创新就会使其非常有活力。

  建筑玻璃目前自身的创新点并不多,需要结合门窗、幕墙来实现。比如具有光电功能的门窗、幕墙,这是更好的创新。未来我们的产品应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成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建筑组件,那是很棒的一件事。未来它应该与人产生联系,能够代表生活品味和品质,我们的产品应该为人们的舒适生活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努力。

  记者:那您对现在的市场有什么看法?

  徐媛:中南的深加工产品有1/3是在门窗上,2/3是在幕墙上。目前来说市场有两部分,新建建筑是一部分,这个市场大家都看得到;改造工程是一部分,但因为第一代玻璃幕墙还在使用,还没有到淘汰的爆发期。门窗市场存在很多鱼龙混杂的东西,很多人都在做门窗,批发市场里都在做门窗,虽然没有对我们的市场产生冲击,但他们都进入了民用市场,在各建筑大市场售卖,此部分玻璃的质量良莠不齐,处在检测标准监控都不到位的状态。我们很多门窗都是工程项目,根据工程尺寸来生产,因此无法去满足民用市场的需要。我们在门窗尺寸标准化方面比较滞后。

  记者:当前市场竞争激烈,您有感受到压力么?

  徐媛:市场是我最不担心的。我们的市场不基于若干个客户,做销售的常讲“老客户”这个词,但没有哪一个客户会永远是你的。稳固老客户对于企业而言是好事,但也要开发新客户,毕竟市场总量在那里,我们做了很多年,很多客户提起中南来就会说老品牌、服务好。行业中大家的产品差异并不大,主要是赢得客户对于企业的认同,也许有时只是我们的包装箱木板厚一点,补片快一些,就会让人觉得不一样。就是在这样的点滴中赢得了口碑。有些客户与我们相交很多年,从客户变成很好的朋友。

  现利·趋势

  记者:是否可以分享下您的经营理念?

  徐媛:中南有一句口号叫做:您永远的伙伴与朋友。随着我在中南工作这么多年,对这句话的体会越来越深。人们常说,小企业靠的是人盯人,中型企业靠的是制度,而大型企业靠的是文化。虽然我们企业并不算特别大,但慢慢我从我自己身上,从企业身上体会出了这种文化。比如作为一家深加工企业,难免会遇到订单无法按时完成的情况,这时我们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歉疚感,这种歉疚感让我觉得我们不太像商人。古诗里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商人应该以利为先,而我们确实在合作中与客户建立起来了友谊。我想这就是中南能够发展这么多年的原因吧。

  记者:您是如何对企业定位的?

  徐媛:做企业眼光要开阔,不要只盯在自己的产品上,要看到更大的趋势,将我们产品融入其中,只要认准了这种趋势,走了正确的道路,企业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和发展。我看事情偏向于从大局来看,如果一个行业是积极向上的,那么行业中的企业也不会太差。对于中南而言,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就已经很好了。在变革之中思考自身的位置,这很重要。

  中南不是技术领先企业,也不是行业龙头企业,规模也不是最大,但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不掉队,一直紧紧跟随着,在跟随中踏踏实实用自己的力量去发展企业,在跟随中投入自己的研发力量,做出有中南特色的产品。

  记者:据了解,您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这种高学历在早期的民营企业中也并不多见,您觉得这会使您在企业管理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么?

  徐媛:我当时所学的专业是合作经济,这个学科在我们国家早已经被取消,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最初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师,喜欢的是古典文学,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可能就是常被朋友们开玩笑说是“阳春白雪”那种人吧。我本人的喜好与现在所从事的行业差距比较大,但因为家族的使命,这些年下来也渐渐习惯并且喜欢上了这个行业。至于说在管理上的影响,我想可能我会更加文人一点,在处理与员工的关系时更温婉,人性化一些。比如有员工受伤了,并不是因为工伤,如果企业一直承担费用也将是不小的压力。行政人员来问我如何处理,我就会说,你想过他躺在病床上拿着基本工资的心情么?他愿意受伤么?是的,错误也许在他,但首先要想到他如何维系生活。现在企业讲究各种指数,认为这样做会降低我们的利润,而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其实是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我们将所有安全知识都教授给他们,把所有安全措施都落实到位,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家族·员工

  记者:听起来您的公司是很人情味的一家企业。

  徐媛:人是有感情的。有些员工1992年的时候就在中南,可以说是跟我们一起拼搏见证了中南的成长。中南有很多40岁左右的员工,就在前几天,有一位老员工找我说他干不动了,老花眼很严重,什么都做不了,我们便给他开了一个欢送会。中南的人情味确实浓,有些员工还会把家乡的亲戚介绍过来,有时一大家子人都在这里,我觉得非常好。在中南还有很多双职工,我们还专门建了双职工房,水电费给一些补贴。前段时间厂里开联欢会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孩子他上幼儿园时我就见过,一转眼在公司上班了,我们将他们称为“玻璃第二代”。做企业的成就感不一定是商业上的,能够给员工一个美好的生活也会让人很自豪。

  记者:您的价值观,企业的员工是否认同?

  徐媛:我们的员工们还是非常认同的,他们说徐总就是一个老大姐,如果这是块阵地,我们愿意与徐姐一起战斗。我能感受到我们企业所有人的力量在往一处涌。我办公室的门永远是打开的,就像是一个集散地,大家在这里争论,面红耳赤再握手言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别人对我的挑剔是为了帮助我进步。这种氛围是非常难得的。你想要别人对你好,首先你要有一颗对别人好的心;你要想让员工替企业着想,你首先要替员工着想。

  我们公司有个制度叫“随手拍”,拍的主要是车间的卫生,如果谁拍到车间里有卫生问题可以直接发到我们的员工群里。最开始车间主任对于这件事是很抵触的,但他们后来自己感受到了这个制度带来的好处,任何时候走进车间里干干净净,他们也就慢慢理解了这个做法。我们“随手拍”的目的并不是指责,而是大家一起去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再一起解决。比如柱子底下为什么会有垃圾,我们不是去指责工人,而是认为这里缺少一个工具,第二天这里便会有一个工具箱和物料箱,之后就没有人在这里丢垃圾了。合理的引导,并让员工们理解认识问题,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记者:现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得很严重,这对您的企业是否会有影响?

  徐媛:我们中南有280多名员工,还算是密集劳动型企业,我们的自动化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自动化生产有很多好处,有助于提高标准化产品的质量。因为人力成本上涨的问题,很多企业都会慢慢转向自动化,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有时我会想,自动化程度高了,那么我国也许会有上亿的人因此失业,有时一道工序被自动化设备替代,二十多个工人就下来了,他们该去向何方呢?大家都跟我说,一台几百万的设备可以给我节约大量的人力,确实也是这样的。一方面用工荒使得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农民工进城,这时常会让我很困扰。

  传承·发展

  记者:您的回答让我很意外。

  徐媛:因为我们企业双职工很多,每次下班我们后门一打开,黑压压一片,光上学的就是二三十个。但对于这些“玻璃第二代”,有时我也会疑惑,我希望企业可以做长久,他们都能在这里安好,这对企业是一件好事。但我又觉得现在这么多新兴行业,他们可以有更多的事情去做,为什么一定要在公司做质检,做主控呢。第一代说孩子不会做别的,但就我个人而言,感觉这是很悲凉的一件事。

  我在企业内部推行文化少先队的活动,将国外童子军的概念引入与中国的少先队相融合,让其更有活力。现在流行创客,我组织公司里的孩子们出去学习,公司的车统一接送。我期望他们长大以后能用他们的创造力去别的企业服务,如果他认同中南,我们也欢迎他们回来,但更希望他们能到外面去接受更多的历练。

  我的办公室也会放很多连环画,孩子们来了,就给他们一本,让他们到一旁看书去。现在我还在做一个事,就是徐阿姨故事会,把孩子们组织起来,请老师或者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员工妈妈包括我自己来给他们讲故事。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是无休止的,一年的利润多些或少些并不影响企业的命脉,如果我能拿出其中一部分去回馈给我的员工,特别是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则不同了,把阅读的种子埋在他幼小的心中,也许他的人生都会不一样。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责任。我对我们的管理层说,不要偷工减料,但要通过管理做到物尽其用,绝不浪费,这是原则。反过来我们不把对于利润的追求做到极致,这并不是我们的第一追求。就我看来,一个企业生存下来了,发展壮大之后就应该履行他的社会职责。

  记者:您与老一辈的企业家有很大的不同。

  徐媛:中南是由我哥哥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创立的,我的年纪与他们相差很大,确实在想法上会有很多不同。我哥哥他们一辈人每事必亲躬,是诸葛亮。而我则更愿意把事件交给下属去做,并相信他们可以做好。古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觉得可以发展一下,用人可疑,疑人也可用,就看如何用。

  像我哥哥他们这一辈人,玻璃已然成为他们的生命,我的生活与工作是分开的,玻璃只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闲暇时会做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我是佛山城市关爱青少年成长协会的理事,还会去山区支教,也算是满足自己做老师的心愿。不将自己全部投入进去也有好处,古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站在事外,可能看得更清。我能够看到一些大势所趋,我能够接受辉煌、衰败、腾飞、缓慢。前些年其实我也并没有这么沉静,这种沉静不着急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能让我在看问题时退一步思考,不会拍脑袋做决定。慢一步好处很多,但是慢是需要勇气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慢,慢了被别人追上怎么办?慢了之后追不上别人怎么办?市场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但是慢让我可以冷静的分析企业的缺点和优点,更加明析未来的方向。

  记者:中南也算是家族企业了。

  徐媛:并不是纯粹的家族企业。在我看来家族企业会成为百年老店,更爱惜自己的羽毛,对于企业与品牌更加珍惜。我看有报道说中国乡镇企业鲜有三十年以上的,就我自己所见到的情况也确实是这样。与我们中南同时期创立的其他玻璃深加工企业至今还存在的在珠三角不超过三家。有体制原因,还有转型失败的,再就是传承出现了问题。

  记者:那您是否也考虑过传承的问题?

  徐媛:我虽然是从兄长的手里接收企业,但我与他们一起奋斗过,而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来说,这一切太过陌生了。下一代有他们自己想做的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实最开始我们也是不允许他们来的,我们希望他们到外面多看看,多一些历练,如果最后他们愿意回来接手,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切都顺其自然吧,我们不勉强他们,给他们太多东西,未必会使他们快乐,他们也未必会喜欢这个行业,未来企业可以交给职业经理人。

  记者:您确实是一位非常与众不同的企业家,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徐媛:谢谢您!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