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与挑战携手共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新辉煌
在2017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上的讲话
近年来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发展装配式建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顶层设计和产业政策的有力推动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体系,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我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得到沿线各国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在北京刚刚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盛况空前,29个国家元首、93个国家政要、61个国际组织代表相聚北京,深化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未来五年仅中国每年对外投资额将在1200-1300亿美元,带来的成果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也为我国企业的技术、产品走出去带来无限商机。
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的积累、增加,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从建筑业的改革发展看,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特别是去年底和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推进的具体目标、地区和任务都进行了科学规划,各省市纷纷出台实施意见及落地政策,可以预计,钢结构建筑产业方兴未艾。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召开2017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得到了钢结构行业企业、科研和设计院所的积极响应和参加,大家围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的应用、产品的推广,凝聚力量、汇集资源、联手合作、共谋发展,这是钢结构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抢抓机遇,为建筑业改革发挥作用的一件大事,也是行业企业间相互交流学习、合作发展的一件盛事。
钢结构建筑具有强烈的工业化特色、轻质高强的优势以及干式施工方式,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技术标准,实现绿色施工,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品质,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是最适合工业化装配式的结构体系。
钢结构是可循环使用的绿色建筑,它体现在建筑设计、施工、建造、拆除及异地重建的全过程。将钢结构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能够有效实现节能减排、控制污染的新型建筑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建筑业走向产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符合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
当然,所谓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谈的不是装配式钢结构,而是以钢结构为承重结构的装配式建筑。我在这儿要强调的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一个建筑的完整有机体,他包含和钢结构配套的绿色围护板材、门窗、新型装饰材料、整体厨卫产品,水、暖、电、气等的有机集成,是对楼宇自动控制、雨水收集、太阳能、地热源、智能化技术的综合运用。
回顾2016年以来,在国家经济产业政策的引领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优势已经初步显现:
一是国家和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相关政策。从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到2016年9月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短短半年时间里,对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由“积极稳妥”到“大力推广”,这一变化包含着国家决策层面对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共识,也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应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各地方省市也纷纷出台落地政策和实施意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体系,已经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二是一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科研成果已经形成。近年来,伴随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钢结构工程,科研成果也收获颇丰。各大土建类高校组成以博导为首的科研梯队,在承担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编制的同时,结合国家重点工程开展课题研究,获得一大批科研成果。同时各大科研单位也加强了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科研力量,促进了装配式钢结构技术进步。此外,伴随国家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的政策出台,大型钢结构企业和建筑设计院也纷纷成立钢结构设计所、研究室、钢结构研发中心,研究和开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新体系,得到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三是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钢结构企业大量涌现。据协会初步统计,2016年位列行业前茅的57家钢结构企业,加工生产规模达1104.4万吨,占当年全国建筑钢结构产能20%左右。其中,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29家,年产量达918.9万吨,占全国钢结构产量的13%左右,国内一些高大新特钢结构项目、知名工程都是这些重量级企业相竞争,龙头企业的生产布局、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2016年这些龙头企业的钢结构产品出口600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近10%,发挥了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为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一批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钢结构工程影响巨大。如2016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报道的广东港珠澳大桥、上海深坑酒店、首都新机场、中国尊等为代表的最新钢结构“超级工程”,不仅克服了钢结构制作建造的世界级技术难题,还展示了钢结构建筑的魅力。其先进的科技技术极大丰富了我国的钢结构技术体系,也加快了中国建造技术走出去的步伐。如2016年完工的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主桥长6150米,为单跨150米的钢桁架梁-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组合结构连续梁,是“一带一路”在孟加拉国东西部运输和泛亚铁路重要通道之一,大桥已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的新名片。
五是一些钢结构产业集群地区和重点区域已经形成。部分省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区位条件、产业配套的优势,形成钢结构产业布局,为钢结构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协会初步统计,行业内排名前97家钢结构企业,68%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这些地区借助国家新的产业政策,以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合作为基础,已初步建成了一批集设计、生产、制造、安装等企业为一体的产业园。
六是钢结构在新领域、新市场的应用已经起步。如公路和市政桥梁、钢结构住宅、新农村建设和立体停车库都开始积极采用钢结构技术。2016年7月,交通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决定推进钢箱梁、钢桁梁、钢混组合梁等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提升公路桥梁品质,发挥钢结构桥梁性能优势,助推公路建设转型升级。此外,部分钢结构企业还积极参与卫生、教育系统的配套房屋建设,推动了钢结构在这些新领域、新市场中的应用。
七是一批具有 “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队伍正在形成。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的同时,人才红利开始显现。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有胆识、有能力的优秀产业工人正在形成,这批优秀产业工人将成为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主力军。
由此可以看出,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其优势也初步显现,且具有巨大的市场提升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现状似乎是差别迥异:一方面,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公共建筑中应用广泛,接受度高;在超高层办公楼、大跨空间结构、工业厂房、机场航站楼等领域,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且其结构形式非钢结构莫属。另一方面,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市场巨大的住宅领域发展相对迟缓。而根据2017年2月发布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房屋竣工面积10.6亿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7亿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占总房屋竣工面积72.6%。2016年住宅类占建筑房屋竣工面积已超过七成,建筑业要完成转型,势必要进行住宅建筑革命,且空间巨大。换句话说如果我国建筑业要向装配式建筑改革,住宅领域的改革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装配式建筑而言,钢结构具有先天的优势,可能效果会更明显。
我认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住宅领域的应用还没有占到应有份额,有如下原因:
第一,虽然国内的钢结构相关技术标准(包括设计、施工、验收等)并不缺乏,且在钢结构公共建筑的推广中功不可没,但是对于住宅钢结构,以往的钢结构相关技术标准并不完全适用。而针对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行业标准体系和部品化体系还未建立完整,这不利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住宅领域的应用。
第二,过去的多年里,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产业链还不健全。国外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产业链完整,且上下游结合紧密,我国钢结构住宅配套产业滞后于钢结构产业本身的发展,配套的外墙板、楼板、内墙板产品可供选择余地不大,且质量和价格都参差不齐,没有规范的三板市场。
第三,近些年经验表明,钢结构工程师主导的模式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住宅中的推广较为不利。国外发达国家的钢结构住宅设计注重建筑、结构、设备、销售多专业协同,而我国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建设中建筑师参与程度较低,且设备专业几乎不参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应用。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造,是通过集成建筑系统实现整体建筑功能并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因此,必须摒弃传统的用钢结构直接替换混凝土结构的做法,应从系统工程的层面去看待,以建筑功能为核心、以结构布置为基础、以工业化围护和内装部品为支撑,整体提升钢结构住宅的使用功能和居住品质,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结构、围护、内装、机电,实现户型、外立面、结构体系、围护系统、管线系统、防火、内装等各方面的协同与集成,最终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第四,建筑施工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进入的技术壁垒极低。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筑行业所谓的雇佣工人即为进城务工农民,此部分农民工进入建筑行业之前基本无建筑施工技能,同时员工知识层次偏低,行业建筑工人素质整体偏低。建筑工人的素质决定着建筑产品的实体质量,然而当代建筑一线工人的技术素质已成为影响我国传统建筑业向装配式建筑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第五,钢结构住宅的舒适性问题经常受到诟病。这往往是住宅的建筑围护体系以及构造技术等问题造成的。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围护体系质量不高,造成外墙裂缝、防渗、隔声、保温等问题,影响消费者的居住体验,导致开发商和消费者主观上更愿意接受混凝土结构住宅。实际上配合得体的、构造合理的围护体系,钢结构住宅完全可以实现和混凝土剪力墙等同的居住舒适性。
第六,部分消费者对钢结构住宅防火防腐存在认识问题,认为钢结构住宅使用期间难以进行系统的检查与维护,防腐防火问题似乎成为关键性问题。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它甚至在行业内的部分技术人员中也有流传。
事实上,钢结构住宅在室内正常环境腐蚀极其有限,即便初期的涂装年久失效,腐蚀也在可控范围,根本不会影响结构安全。美国和日本几十年前建造的钢结构建筑使用至今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些问题。另外,钢结构的防火问题,也可通过防火石膏板包裹或防火喷涂等方法来处理,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还面临较多问题。但从社会综合效益分析以及改善住宅品质、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熟练劳动力依赖、建筑垃圾的处理等潜在价值来看,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017年,协会将重点关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重视专家团队建设,组织专家服务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装配式建筑各环节的的薄弱点,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做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工作:
一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贯彻落实政策。协会将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政策的学习和理解,把认识统一到中央一系列文件精神上来,引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创新和发展。
在当前政府各种利好消息的推动下,关键还得看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对钢结构行业来说,研发适合推广的全寿命周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就是对国家政策贯彻的具体体现。
具体而言,企业才是政策落实的主体,政府层面是引导,市场层面是期待。企业在响应国家发展政策时,应当注意把握两点:
第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第二,术业专攻,互补共荣。
协会将以此为准则,协助钢结构企业切实落实政府决议,搭建平台,助推行业发展。
二是依靠专家的技术支撑。协会要充分利用行业专家团队和技术资源共享的优势,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我国要做创新型国家,出台了若干政策和办法,鼓励创新和成果的转化,这必须极大的激活和调动各方面专家、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必须是资源更节约、造价更合理的建筑;必须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建筑;必须是结构更安全、材料更环保的建筑;必须是功能更可靠、更舒适耐用的建筑。这一切都要靠科技的支撑。
三是形成产业链协同环境。协会将积极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带动相关行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管理水平提升。每一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带动50多个行业、100多个门类建筑部品构件的生产企业,涉及到1000余家配套产品的研发和产品的应用,其中包括上游的钢铁生产、高强钢、中厚板材、建筑机械和数控设备、焊接机器人等制造业;下游的门窗、管材、水暖电系统和厨卫设备、光伏产业等,还有BIM技术、工程设计软件、智能制造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等。
四是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协会要充分发挥企业有效调配市场资源的优势,加大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体系研发的投入,从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出发,提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功能、品质。企业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创新主体和实施主力,寻找科技与经济、产品与市场的最佳结合,关键靠企业。对钢结构企业来说,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到对扶持、鼓励政策的关注上,依靠或单纯依赖政府的政策扶持、补贴来推广钢结构的路子,难以得到长远发展,也违背市场规律和市场公平、公开的竞争原则,钢结构企业必须适应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的趋势,研发自己的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的钢结构技术体系。
五是加强企业监督,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指导意见中,都明确提出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钢构人既是钢结构建筑的建造者,也同时是其消费者、居住者。在推广应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工作中,钢结构企业不仅要有自主创新的勇气,更应该有自我革命的精神,需要努力奋进,时刻牢记:做大更应求精、重数更要重质、图全更要图专、谋快更需谋稳。
协会将以此为目标促进各钢结构企业的良性竞争与发展,进而推动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地稳步增长。
六是倡导行业诚信经营、引导企业匠心建造。“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行业的兴盛需要诚信作为基石。2017年,协会将配合住建部的信息平台,通过市场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立钢结构行业的诚信数据平台,提出相应处罚或市场规则加以约束,力图使业内企业都能真正做到诚信经营,给消费者以放心使用钢结构产品的信心。
精密化设计、精细化生产、精准化施工是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特征,我们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既要发挥他们的作用,还要关心他们,培养他们安心岗位、专注工作,追求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将99%合格率提高到99.99%极致的工匠精神,止于至善。让“工匠精神”扎根钢结构行业,建造出让消费者满意的建筑,留下钢结构建筑的传世之作。
七是完善评价体系建设。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逐步成熟和系统化的必然结果,它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系统的有机整合搭建了一个平台,使系统内诸多相关行业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系统,为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规章明确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系统设计指南和评价工具。
协会将从专业的角度,发挥专家团队的资源,用科学求真的态度、客观真实的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价,展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优势和魅力,让消费者放心使用。
当然,我们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们了解钢结构,了解钢结构住宅,了解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为了服务于企业,发挥好行业组织在完善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搭建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2017年的钢结构行业大会,我们采取“1+5会议模式”,邀请到了住建部及省地市领导出席大会,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等密切合作,不仅向企业传递国家的最新产业政策,解读装配式建筑和行业发展最新趋势,聆听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最新见解,介绍日本、台湾的钢结构技术和经验,并同期举办钢结构技术和装配式建筑高峰论坛、“四新”技术交流会、新闻发布会、产品博览会等活动。希望年会的盛宴能使各位到会的企业和代表都有所收益,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我国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