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逼近临界点,如何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前两个月欠的产能太大了,公司正在满负荷生产,夺回前段时间的损失。”新大洲本田摩托(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苏州太仓市的摩托生产企业,该公司高管鲁国胜告诉《财经》记者,4月和5月,受到上海封控以及各地疫情的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巨大冲击。一方面公司员工出勤率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供应链物流受阻碍,导致生产所需的重要零部件缺失,且生产出的产品无法向全国市场正常发货。“疫情严重时,公司甚至完全停产了近半个月,导致公司的产能较之前下降了60%至70%。”当前,公司正在加速复工复产,夺回此前的损失。
5月中旬以来,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从中央到地方,一揽子稳经济措施密集落地,力求稳住经济大盘。地方政府随之推出了涵盖减税、降费等政策的系列“组合拳”。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并且在各省、市、区县都设立了分会场,此次会议引起各界广泛关注。随后5月31日,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涉及财政、货币、稳投资促消费、保粮食能源、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共六个方面政策33项具体措施,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部署。在国家版“稳经济33条”发布后,各地也纷纷推出地方版的一揽子措施。
随着疫情好转以及各地稳经济政策“组合拳”的逐步发力,经济开始呈现回暖迹象。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5月主要经济指标多有改善,生产供给逐步回升:5月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0.7%,上月为下降2.9%;国内需求有所恢复,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加快,5月出口增长15.3%,加快13.4个百分点。
5月物流运输不畅的企业比重较4 月下降8.0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5月中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日均环比增长3.9%。其中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日均环比增长7%,呈加快恢复性增长态势。
6月10日,央行发布的5月金融数据也显示经济活动回暖带动信贷需求。数据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多增3936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告诉《财经》记者,受疫情好转以及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推出的影响,5月经济明显反弹,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有所好转。5月出口超出预期,也说明中国供应链优势一直都在。但是,在疫情不确定性以及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影响下,经济依旧面临较多挑战。廖群预测,受挤压效应影响,6月经济反弹程度预计会比5月更强。但由于四五月份经济受疫情冲击过大,预计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在1.3%左右。
廖群表示,防疫政策与各项经济政策的实际落实情况是决定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关键,尤其是防疫政策要灵活应对,科学精准做好防控。
《财经》记者了解到,近期,河北等地因疫情防疫过度而被通报。6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要坚决防止简单化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坚决做到“九不准”。随后,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警示通报了存在疫情防控通行过度管控、重复核酸检测等问题的地方。通报涉及河北张家口,安徽合肥、安庆,陕西商洛等地多个高速路口防疫检查点。
通报要求,各地要确保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港口码头和航道船闸应开尽开,规范防疫检查并接受社会监督。各地要全面取消对来自低风险地区货运车辆的防疫通行限制。各地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全面落实物流保通保畅事项即接即转即办要求,及时处理货车司机和企业反映的各类不通不畅问题。
一揽子政策密集落地,各地复工复产推进
位于上海的上海兰庆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开始活跃起来,两个月前,公司生产受疫情冲击,产能只有日常的三分之一。该公司董事长罗文跃告诉《财经》记者,自己的公司还算幸运,4月1日上海封控前一天,他带着二十几个员工留在工厂,才保证有了一些生产,但周围的几家生产制造企业两个月的时间完全停产了。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5月29日,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包括八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涉及助企纾困、复工复产、稳定需求、强化保障“四大板块”,涵盖社保缓缴、退税补贴、减免房租等多项举措。此前,上海市发布《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六个方面21条措施全力支持相关行业和企业克服困难、恢复发展。6月1日,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开启经济重振。
受上海疫情封控波及,江苏省制造业重镇昆山、太仓等地的企业生产也受到打击,诸多企业停工停产。6月2日-3日,太仓和昆山陆续召开稳定经济增长工作会议,部署稳经济系列举措。昆山市场监管局开展助企惠企活动,助力复工复产,发放货运补贴1600余万元,惠及全市超1800家工业企业。5月,太仓海事局推出“十项举措”助力港航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位于太仓市的摩托生产企业新大洲本田摩托(苏州)有限公司当前正在满负荷生产。
近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等19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举措》,围绕财税、金融、保供稳价、投资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市场需求、资源要素等八个方面出台33条政策措施,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
5月31日,浙江省政府发布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等38条政策措施。
随着长三角地区企业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制造业出现了回暖迹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上海、吉林等省份稳步推进复工复产,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较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至49.6%,虽仍低于临界点,但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指出,除了基数较低的原因,5月份PMI上升更主要的原因是制造业生产活动呈现较快回补势头。其中,产业链大量分布在长三角的装备制造业生产回补尤为明显,装备制造业生产指数较上月回升了7.7个百分点。
除了长三角,东北地区经济今年前几个月也受到疫情冲击。近期,东北三省系列稳经济政策也频出:辽宁从加大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力度、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着手,提出42项具体措施;吉林推出43条稳经济措施,并明确今年经济目标是二季度止跌、三季度回升、全年实现正增长;黑龙江出台65项措施,计划投资3000余亿元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5月下旬以来,东北地区生产明显改善。6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稳增长政策发力,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前期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生产明显改善。5月,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3.2%和1.1%,降幅比上月收窄超过10个百分点。
除了上海,前几个月,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也接连受到疫情冲击。专家认为,一线城市的率先复苏将对全国经济的持续向好起到引领作用。
6月2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出台六方面45条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包括留抵退税“直达快享”、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缓尽缓”、国有房租减免“即申即享”、水电气“欠费不停供”、开行“融资纾困直通车”、优化营商环境等。
深圳则陆续发布了四个“30条”:促消费“30条”、工业经济“30条”以及三四月份接连出台的助企纾困“30条”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
当前各地政策陆续加码,对全国的经济复苏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多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但要看到经济明显企稳回升还需要较长时间,目前最为关键的是政策要精准落实,尤其是对于企业的纾困政策要落实。
《财经》记者在调研中,采访了多位企业负责人,他们反映,很多纾困政策出台,但企业并不能享受到。罗文跃认为,之所以政策不能精准落实,还在于政府并没有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无法精准把握企业的需求。此外,很多时候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但企业并不知道。“信息沟通并不通畅,我们讲给政府的需求他们听了一知半解,政府告诉我们的政策我们也是一知半解。”
万洋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制造业集聚平台运营商,公司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核心城市布局了多个园区,为1.7万多家中小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投资意愿了解甚深。该公司副总裁杨凡告诉《财经》记者,公司每天服务大量中小企业,对它们的情况非常清楚。中央和地方层面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和纾困政策,但企业很多时候感觉拿不到。“中央给出一个指导性文件,省里再给出一个工作指引,市里给出一个执行标准,县里能配套的配套,不配套就算了,政策落实还需要到位。”
《财经》记者调查了解到,虽然当前企业已经恢复了生产,但是前段时间停工停产的影响对企业的冲击却是长期的。罗文跃告诉《财经》记者,停工停产最大的影响其实是很多客户永久性流失。现在是内卷的市场,公司停产后,订单很快就被别的厂家抢走,即使后期恢复了生产,客户也很难恢复。由于疫情期间罗文跃的公司有一定产能,所以公司客户只流失了30%。当前,上海赴外地实行“7+7”隔离措施,这也使他无法赴外省谈业务、见客户。“疫情对很多企业的冲击是长期的,恢复起来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企业能够活下来或者少受到伤害都是非常好的。”罗文跃说。
提振内需促消费,民生经济些微回暖
近期,扬州皮市街按下复市“快捷键”。皮市街以“唤·醒”为主题的“咖啡文化节”前不久也拉开序幕。为了更好地激发消费活力,东关街道还发放了10万元的消费券。
三四月的时候,受上海等地疫情冲击,该街的消费活动受到巨大打击。皮市街上一位文创商铺老板告诉《财经》记者,扬州的游客大部分来自上海,三四月本来是旅游旺季,但是疫情导致店铺在整个三四月都几乎没有生意,营业额只有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而整条街的实体店铺已经关闭了约三成。
5月底以来,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以及组织集市活动等,吸引了不少游客。不过由于上海等地仍然在疫情管控中,外地游客依旧较少。
《财经》记者了解到,随着疫情的好转,多地放开堂食,省份间跨省游,餐饮业、文旅业逐渐回暖。近期,为了推动消费恢复和升级,全国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的政策措施。《财经》记者梳理发现,4月以来,全国已有近30个省区市发行了各类消费券。
当前,市场的信心正在逐步回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服务业活动预期指数为55.2%,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消费占社会总消费比重10%左右。上海疫情封控的两个月,汽车供应链遭受巨大冲击,部分车企还一度出现停产危机。数据显示,4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下降46.2%和47.1%,几乎腰斩。
为了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5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下称《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近期,一大批来自各省市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接连出台,以推动车市复苏。5月22日、23日,湖北省、山东省相继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其中包括以旧换新优惠、购车发补贴、发消费券、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多种手段。深圳、青岛、郑州、沈阳、太原、长春等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同时,汽车厂商也推出了各种购车优惠活动。
系列举措下,5月汽车市场明显回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5月汽车产销呈现恢复性增长,分别完成192.6万辆和186.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9.7%和57.6%,同比分别下降5.7%和12.6%,降幅比上月收窄40.4个和35个百分点。
长城汽车的销售经理马中骕告诉《财经》记者,4月时长城汽车只有5万多的销量,比去年同期9万多辆下降了约40%。5月以来,随着疫情好转,上海等地供应链逐渐恢复,再加上国家购置税以及各地出台的刺激购车的优惠政策,同时长城汽车各品牌也在加大促销力度。5月,长城汽车共销售8万多辆车,环比增长了48.9%。
除了汽车产业,各地稳房产政策也频出。根据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楼市全面企稳,超过200个城市发布稳楼市政策,政策围绕降低购房者入市难度,包括降低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提高购房补贴、降低购房税费等。从6月单月来看,超过60城发布了近70条稳楼市政策。
5月,房地产市场呈现一些积极变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2980亿元,而4月这一数据为11389亿元,环比增长14%。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上升25.8%,商品房销售金额环比提升29.7%。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前五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仍面临降温压力,但也需要看到,5月单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已经环比增长约14%,说明在稳经济大盘之下,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迹象。
《财经》记者了解到,5月30日,位于深圳福田的“网红盘”海德园A区开盘,开盘当天即售罄,揽金约57亿元,成为深圳2022年首个当日清盘的项目。土拍市场也有了起色, 3月28日,因疫情影响,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场宣布中止此轮土拍。中止近两个月后,上海首轮集中供地于6月1日重启,当日成功出让20宗地块,揽金495.8亿元。
除了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也有所回暖。云南蒙自市红河州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销售顾问曾丹告诉《财经》记者,6月1日,蒙自市出台一系列稳房地产的政策,例如对购房面积在70平方米-120平方米(含70平方米)的按2万元/套补助,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含120平方米)的按3万元/套,政企各补助50%。银行贷款政策也有所放松,此前客户收入证明必须是银行转账,现在微信转账也可以。
曾丹表示,6月以来,明显感觉到了购房人数的增加,5月公司在当地的项目一共卖了20套房,6月才到14日已经卖了14套,预计6月的房子销量会翻倍。曾丹家在成都,由于成都出台购房政策后可以买第三套房,曾丹目前也在考虑购入第三套房。
除了内需有一点复苏迹象,外贸市场也在回暖。上海疫情封控期间,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上海港受到冲击,直接导致上海向海外出口运力需求的减少、海运费下降。自6月1日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以来,上海口岸货运链全面恢复,上海口岸迎来“报复式”出货高峰。上海航运交易所表示,自6月1日起上海海运、空运口岸货量持续回升,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准的90%以上,同时上海出口货柜运价指数连涨三周。6月以来,上海港集装箱单日吞吐量已超过11.9万标箱;上海洋山口岸日出口报关量已增至1.1万单,较封控期间增长超过50%。
5月20日,“泉州-莫斯科”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驶离出境。此趟班列的顺利开行,标志着泉州中欧班列首次开辟西线通道。至此,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线路数增加至62条。中欧班列(武汉)也加密开行。截至5月31日,中欧班列(武汉)累计往返182列,同比增长63%,其中,开行101列,同比增长58%,到达81列,同比增长69%。开行数量创开行以来同期之最。100列开行大关比2021年提前2个多月,较2020年提前7个月。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随着外贸企业生产恢复,外贸物流逐步改善,前期积压的外贸订单释放、货物进出口增速回升。5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月加快9.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5.3%,加快13.4个百分点。
6月经济反弹或更明显,二季度GDP增速约为1%
内需和外需的“双轮驱动”使得5月以来经济有了回暖的态势。
多位专家预测,随着疫情好转以及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6月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改善。廖群告诉《财经》记者, 6月经济反弹程度预计会比5月更强,甚至将呈现“报复性”反弹。受前两个月消费压抑影响,复工复产后,群众可能会出现报复性消费。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今年6月份的经济反弹可能比2020年5月、6月还要猛,预计今年6月经济增速能达到5%左右,二季度经济增长在0.5%左右。一季度GDP增速为4.8%,二季度预计为0.5%,上半年整体GDP增速约为3%,这意味着要完成5%以上的全年增长目标,下半年GDP增速就要达到7%-8%。
廖群认为,由于四五月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二季度经济增速预计约为1.3%,排除疫情反复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速预计维持在5.5%左右,全年增速为4.5%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副所长张明则认为,全年经济增速可能会在3%至4%,且达到这一水平需满足三个条件:宏观政策放松、紧缩性监管政策调整,新冠疫情整体可控。
为了稳住经济大盘,中央层面的政策“组合拳”频出。除了5月31日出台的“稳经济33条”,6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更好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确定阶段性缓缴中小微企业职工医保单位缴费,加力支持纾困和稳岗;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部署缓缴行政事业性收费。
6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落实好国常会要求,落实好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民间投资政策环境,有利于更好稳定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谈及下一步具体安排时,孟玮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聚焦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问题,重点从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推动民间投资项目加快实施、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盘活存量资产、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支持民营企业规范发展、持续优化民间投资环境等六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廖群认为,在经济下行的非常时期,宏观政策一定要不惜力度,接下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可能进一步宽松,不要被宏观杠杆率所束缚,只要风险可控,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就可以。财政方面建议提高赤字率,增发特别国债。货币政策方面应进一步降息降准,存款准备金率根据需要由现在的8%降到5%也不要紧。“在市场上更多开展逆回购,释放更多信贷资金是完全有必要且可以做的,LPR也仍有下降的空间。”
微观层面,“政府还需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大数据精准了解企业情况并定向帮扶、精准施策”。廖群说,“广义的政策最重要的还是防疫政策的灵活应对,科学精准做好防控,需要继续探索动态清零下如何减少对经济的冲击。”
疫情持续影响,中国经济正不断逼近韧性的临界点,如果抓住反弹窗口,政策持续发力,坐实经济复苏指日可期。
(实习生妍琦对此文亦有贡献。应被访者要求,文中曾丹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