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释放5300亿元资金 专家:传递金融支持经济稳增长信号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央行15日宣布,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
对于此次降准,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央行此时宣布降准,是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的具体举措,符合市场预期。”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今年以来,受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仍有一定的调降空间。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既有空间也有必要。
在董希淼看来,此次降准是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保持向实体经济让利的持续性。同时,通过全面降准,向市场发出稳增长、促发展的明确信号,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
“在去年7月和12月降准之后,如今再次推出降准工具,体现了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基调,向市场释放了金融持续加大力度支持稳增长的明确信号。”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本次降准配套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有助于银行加强资金运用,促进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更大力度为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纾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有助于银行等机构拥有充足资金配置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共同发力支持稳增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选择在此时降准,对于市场的提振作用明显。
对于此次降准对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温彬表示,此次降准将进一步增强股市信心,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在各地因城施策进行房地产调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以及居民刚需、改善型按揭贷款需求将得到有效满足,这对当前化解部分房企流动性压力、提高居民购房意愿、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对于降准落地后的考虑,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是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保持物价总体稳定。二是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下一步,应继续用好货币政策总量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突出结构性工具作用,做好加法,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行业、企业定向‘输血’,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进一步传导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意愿和能力。”董希淼表示。
温彬认为,未来,随着降准等总量工具落地,结构性政策也有望加快推出,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基调,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同时兼顾物价走势变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等内外平衡,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营造安全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当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对此既要坚定信心,也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这些新挑战。”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