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军运会:办公场所用板房 半数场馆系改造
办公场所租用活动板房,赛会结束就搬到其他工地;35处场馆设施建设项目中,17处场馆是利用现有设施维修改造投入使用;主动降低门票价格,更好地满足市民观赛需求……一个多月后即将开幕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下简称“军运会”),在筹备过程中一系列整合资源,可谓是精打细算。
“我的新办公室,欢迎各位来访。”这是军运会志愿者形象大使鞠彬彬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的一条信息。她“秀”的办公室,却是建筑工地常见的活动板房。据鞠彬彬介绍,这个上下两层、共有78个小房间的临时板房建筑,是武汉军运会执委会办公用房之一,能容纳300多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工作,军运会结束后就将搬到其他建筑工地上继续使用。
每四年一届的军运会是全球军人规格最高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参赛选手都是现役军人,被誉为“军人奥运会”。将于10月1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幕的第七届军运会,在筹备过程中已创下军运会史上三项“第一”:第一次所有比赛全部安排在一座城市进行,第一次集中新建运动员村,竞赛项目设置数量历届第一。
像租用活动板房这样,在确保赛事需求、不降低筹备水平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借道具、租设备成为军运会不少场馆的通用做法。军运村新闻中心的媒体服务区,所有桌椅、储物柜、充电设备都是租来的,租金约5万元。如果花钱购置,至少需要二三十万元。
据介绍,本届军运会的预算管理贯彻“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政府主导、各方支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办赛模式,从观念指引、预算控制、需求导向和制度约束等方面严格把关。
军运会临近,武汉市东西湖区游泳协会成员楼陆辰心里乐开了花。“过去,大家要么跑大老远到其他城区的游泳馆,要么到汉江里野泳。”楼陆辰说,东西湖区新建的五环体育中心,将用于军运会的田径、水上救生和乒乓球比赛,赛后大家都可以去游泳。
对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而言,比赛场馆的投入量大,场馆赛后能否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是相关机构普遍遇到的难题。武汉军运会共安排35处场馆设施建设项目,其中新建13处、维修改造17处,还有5处属临时设施。
为武汉军运会新建的13处场馆大多布局在群众健身需求旺盛而体育设施相对欠缺的区域,在满足军运会比赛要求的同时,兼顾赛后全民健身的功能。此外,17处改造维修场馆多位于高校内,赛后用于教学、训练或举行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
武汉军运会执委会副秘书长王沈顺说,前期规划就充分考虑了场馆设施资源在各区的均衡布局,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这为军运会场馆赛后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武汉市社科院目前已成立课题组,研究场馆军运会后的持续利用问题。课题组对这些场馆总体规划了体育比赛、全民健身、文化会展、休闲娱乐、旅游开发、专业训练、科研教学、国防教育等多种用途。
武汉筹备军运会实现“办赛事”与“建城市”有机结合。自行车赛道改造,让游客在东湖绿道散步、骑行的环境更加优美宜人;军运村建设,让黄家湖区域告别交通不便、雨季泽国的旧景;大量户外广告牌拆除露出天际线,城市环境日新月异,城市整体功能品质明显提升。
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近迎军运、长期惠民”的原则,武汉军运会筹备过程中做到既全力保障、又精打细算,力争把赛事办得热烈、精彩、圆满,让群众在办赛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