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信息化时代的窗
近几年,在门窗行业内热度最高的词莫过于“系统门窗”。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参与度的提升,业内对于这一名词的叫法越来越感到困惑。到底什么是系统门窗?门窗系统又是什么?究竟该不该用“系统门窗”来定义这类研发产品?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本文尝试抛开“系统门窗”概念定义,仅以此名称作为产品的符号,从纯粹的产品角度,探究可用于“系统门窗”这类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方式,并提供一套方法论,便于大家理解。
门窗系统的几大要素
系统门窗将建筑门窗设计分为门窗系统研发和系统门窗工程设计两个阶段。
门窗系统不是实体门窗,而是经系统研发而成的,可以用于工程设计、制造、安装成设定性能建筑门窗的一组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这组要素包括:
材料:型材、增强、附件、密封、五金、玻璃等;
构造:各材料组成的节点构造、连接方式、装配关系、拼接构造、安装构造、各材料与构造之间的装配逻辑关系等;
门窗形式:包括门窗的材质、形状、尺寸、颜色、开启形式、组合、分格等功能结构,纱窗、遮阳、安全防护等延伸功能结构;
技术:系统门窗工程设计规则、系统门窗的加工工艺及工装、系统门窗的安装工法;
性能:包括物理性能、机械力学性能、耐久性、耐候性、装饰性能等性能。
而我们所要分析的“系统门窗”,正是严格按照上述“门窗系统”的要求设计、制造和安装的门窗产品。
协同研发、集成研发
了解到了构成门窗系统的几大要素,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这么多材料,这么复杂的构造,这么多的窗型,这么专业的技术,这么多需要具备的性能,做系统门窗的门槛是不是太高了?难道系统门窗最终会变成曲高和寡,少有人消费的奢侈品?
对于想要进入或刚刚进入系统门窗研发领域的企业来讲,技术集成是最为关键的点。看上去小小一扇窗,其中包含的技术涉及面却相当广泛,而仅仅懂了其中一个或几个部分的技术仍然无法造出一扇真正意义的“系统门窗”,即符合相应性能和质量要求的门窗。
有能力的大企业固然可以广招人才,在内部平台进行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安装一条龙服务。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系统门窗这扇门是不是就对他们永久地关闭了呢?其实不然。2016年,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课题组采用即将出版的《建筑系统门窗技术导则》(现已出版)中提供的系统门窗研发技术路线,进行了两次大胆的尝试,分别选择了芜湖海螺(塑窗)以及山东通晟门窗(铝窗)两家系统门窗研发企业为代表,开放研发平台,广邀其子系统供应商及相关子系统研发企业一起协同研发、集成研发。这一试验性的研发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反馈。
协同研发、集成研发就是在以门窗系统供应商为核心的平台上,将门窗各材料、延伸功能,如五金件、玻璃、胶条、遮阳、纱窗、通风器等子系统研发者、供应商集合到一起,由门窗系统供应商主导,集成各子系统供应商的成熟技术,各方遵循同一数据格式,在一定流程下协力合作,研发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各系列有性能、品质保障的门窗系统。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我们不妨借用软件为载体,来看一看协同研发、集成研发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研发模式。
1.协同研发、集成研发的过程
门窗系统供应商在研发某系列门窗系统时,首先设定研发目标。然后依据设定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主型材的断面设计,完成材料、构造和门窗形式的总体方案设计。在此过程中,门窗系统供应商应根据门窗系统研发的总体规划,与各子系统供应商预先沟通,并向各子系统供应商输出门窗系统研发的性能和功能要求,以及子系统所需的各接口数据。再由各子系统供应商的研发团队据此选择或重新研发符合质量、性能指标要求的各部件,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模板,把设计结果输出给门窗系统供应商,然后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装配、测试、调试、修改、优化等一系列步骤,最终成为该系列门窗系统相配套的子系统产品,进行编码并将其参数输入门窗系统数据库,以便日后选配。
所研发的门窗系统应通过软件和技术手册表达出来,并传递给门窗制造厂。门窗制造厂在面对门窗工程时,则根据实际工程的性能、质量、功能等要求,在所研发的门窗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门窗工程设计、制造和安装。
这样的研发模式将使门窗系统供应商摆脱独立研发时对一些部件研发技术不够专业的困境。专业五金件、玻璃、胶条、遮阳、纱窗、通风器等子系统供应商有着成熟的产品和专业的研发团队,对其产品性能、优劣势等有更为专业的研究与了解。门窗系统研发者只需将需求和模板提供给专业合作伙伴,他们填写模板输出子系统设计结果,其后共同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测试、调配、优化等步骤即可,大大节省了研发的人力、物力,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研发结果的表达和应用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协同研发、集成研发的结果是一个系列的门窗系统而不是单一的产品,这一个系列的门窗系统有着特定的性能、规格范围和窗型设定,在这个范围内,可有不同规格符合要求的部件与之相匹配。研发结果应通过软件和技术手册表达出来。在之后进行系统门窗工程设计时,只需输入门窗的材料、功能和性能的要求,门窗尺寸、分格、开启方式等需求,系统将会根据数据库内的数据自动计算、匹配出相应配套方案。
在新建建筑工程市场中,某品牌门窗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开发商提出具体建筑工程门窗的材料、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在系统中选择对应的门窗系列,并输入洞口尺寸、分格、开启方式、颜色等需求,系统自动匹配生成含带价格的配套方案,进行投标。方案中标后,工作人员经系统生成订单。订单将在系统内进行自动拆分,将材料需求传输给各子系统供应商下单备货、发货。门窗制造厂根据系统生成的生产订单、物料工艺单等进行门窗的制造及安装,订单完成。
在既有建筑门窗改造市场中,某品牌门窗工作人员为家装客户上门测量后,将客户所处楼层、洞口尺寸、窗型、颜色、功能需求等数据输入系统,系统自动匹配生成含带价格的配套方案。客户可简单根据预算选购所需窗户,签单付款后,工作人员经系统生成订单,订单将在系统内进行自动拆分,将材料需求传输给各子系统供应商。门窗制造厂根据系统生成的生产订单、物料工艺单等进行门窗的制造及安装,订单完成。
门窗系统数据库(型材子系统)
门窗系统数据库(五金子系统)
如此一来,可以看到,“工作人员”既可以由销售人员直接担任,亦可由专门组建的初级设计师团队担任,这些“工作人员”只需经过简单的系统软件培训即可上岗,大大节省了人力及人力培养所需的时间、金钱,亦可缓解花费很大精力培养了众多设计人才后的严重流失问题。而开发商和终端客户方面则不需纠结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只需根据对门窗的实际性能和功能需求与预算情况进行窗品选购。对于子系统供应商来说,则可以节省出多次与门窗系统供应商沟通、协商、选择的时间,将精力更多地投放在技术研发方面。
整个流程用一句话表述即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老百姓关心什么?
许多门窗企业在埋头研发的时候一直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终端用户,也就是研发出的产品最终使用者——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
多年来,我们的门窗销售都是对准了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商要什么,我们就研发什么。而近几年,房市的低迷使得同在一条产业链上的门窗生产企业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反应迅速的企业很快就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家装市场。然而,尴尬的是,无论我们和家装市场的客户们讲五金还是讲胶条亦或是讲讲最常见的玻璃,似乎都得不到很好的回应。
事实上,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讲,他关心的是这窗户耐用吗?北方用户关心这窗户保暖不保暖?能不能防雾霾?南方沿海的用户关心这窗户防不防台风?防不防暴雨?再为具体一些,有些用户会关心这窗户有几种开启方式?能不能防止孩子坠楼……
因此,套用APP研发模式来讲,在所有研发开始前的第一步,应该是由专业调研人员根据调研结果写出需求文档,再将需求分类,根据需求展开研发工作,专注用户、统一需求,去掉鸡肋功能,让门窗变得高质且实用。
即便是门窗企业仍是以面对开发商为主,在未来越来越注重品牌效应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楼盘的业主在门窗使用感受上有了差评,这个差评最直接地将反映在对于门窗品牌口碑方面。建立品牌不易,但毁掉一个品牌,在今天自媒体盛行的年代可能仅仅是一篇博文而已。
写在最后:工业化与信息化
“十六大”我国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工业化的本质是一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过程,既是一个产业升级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可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就是一个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过程,也是促进标准化、规范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信息化的植入使得工业化发展进程得以加快。而门窗制造行业的信息化正是将多环节、大规模生产进行集成、简化的过程,也是解放劳动力,摆脱企业发展受劳动力制约的过程。
因此,门窗行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是大势所趋。协同研发、集成研发以及软件的应用将成为走这条道路的助推器。
中国门窗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是,在国家发展绿色建筑政策指引下,门窗向着越来越节能、越来越高质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已毋庸置疑。至于这条路如何走,相信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中国的门窗企业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经验的交流就变得尤为重要。希望越来越多的门窗企业可以更多地增进交流,以更为开放的胸怀共同促进中国门窗行业的蓬勃发展。
2017年,中国建筑系统课题组还计划组织门窗子系统企业专家,再选择10家系统门窗研发企业,务求打破门窗行业固有的封闭式研发模式,通过集成研发、协同研发的新模式,为树立中国门窗品牌,推动中国门窗行业向更专业、更高效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