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人民币国际支付越发受到欢迎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21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等20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资产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受到质疑之际,中外企业越来越热衷于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支付结算。
报道称,经济学家表示,美元主导地位弱化、特别是美国新政府的系列政策使其越发削弱的情况,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有利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对2024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国际化的调查显示,计划增加人民币结算的企业比例从第二季度的约21.5%上升到第四季度的约23%。2025年第一季度,该比例进一步上升至近24%。
此外,约68%的受访企业涉足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53%参与外汇交易业务。
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杨长江表示:“近期美国国债市场急剧波动,这是一个分水岭事件。”他指出,与以往的动荡时期不同,这一次全球资本没有流向美国。
报道指出,过去两周,由于特朗普的“解放日”全球关税计划搅乱了市场,美国国债出现了一些恐慌性抛售。市场还在担心进一步的金融动荡。
杨长江说:“过去有观点认为,贸易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驱动力,但现在重点开始转为人民币能否作为避险资产。”
他说:“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抓住的机会。”
报道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也出现了更多境外机构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即“熊猫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熊猫债”累计发行量超过9500亿元人民币。
报道称,尽管在海外使用人民币的倾向日益增强,但其使用范围仍远小于美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表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全球货币体系可能进一步多元化,这将有利于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
上述调查建议通过推动使用数字人民币扩大跨境支付。涂永红表示,中国政府和企业可在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共同加强与周边国家在产业链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