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出“实招”为民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在2月17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4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强调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深入落实各项支持性政策,着力规范涉企执法,进一步解决账款拖欠、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服务。
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各项支持性政策,各地方进一步加紧行动。最近一段时间,就如何更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多地省委书记公开发声,从强化信心预期到细化落实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抓落实,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专项政策
民营企业座谈会为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立足实际,统筹抓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
地方如何抓落实?多地省委书记从破除障碍、优化环境、纾困解难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所在省份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2024年,浙江民营经济总量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4%。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应民、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兴兴等不少浙江企业家引起关注。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浙江省委书记王浩表示将打出“政策组合拳”。深入实施《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落细落地招投标“七个不准”,“三个70%”要素保障机制等举措,优化实施“8+4”经济政策包,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今年将为各类经营主体减负2500亿元以上,新增无还本续贷4000亿元左右。加快推进招投标领域治理改革,着力破除招投标领域的隐性壁垒,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规定“三个70%”,即省产业基金投向民间投资项目比重达70%以上、每年新增能耗指标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比重不低于70%、民间投资项目用地保障比重不低于70%,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要素保障。
作为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重庆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7.8%,贡献了全市六成以上的GDP、九成以上的新增就业。
据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介绍,重庆近日出台了《重庆市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若干措施》,涵盖6个方面、27条措施,针对民营企业关心的要素保障、权益保护、助企纾困、亲清政商关系等方面,重庆结合实际拿出一系列真招实招。比如,在制度保障上,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落实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办法,修订招投标条例,持续规范涉企执法,集中清理废止或修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文件309件,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2024年,民营资本首次进入山东核电领域,民资参股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比例达到40%。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表示,山东将在“立、破、放”上持续用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立”,就是加强法治环境建设,保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山东将适时修订《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确保各类经营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破”,就是坚决打破各种壁垒,让各类经营主体各展所长、充分竞争,山东将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出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配套政策,全面落实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放”,就是坚持“非禁即入”,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
强信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民企大胆发展
微观主体对宏观政策落实情况感知最直接、感受最真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成为让民营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的重要举措。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呈现“七七七八九”的贡献格局,即创造了全省约七成税收、七成地区生产总值、七成科技创新成果、八成城镇劳动就业、九成企业数,对福建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福建还是“晋江经验”和“松绑”放权精神的诞生地。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表示,今年福建要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福建将深入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服务意识,守牢纪法底线。
今年,云南启动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在惠企政策精准推送、企业诉求一站直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并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一如既往地当好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云南省委书记王宁介绍说,“我们发布了政商交往三张清单,一张是正面清单,一张是负面清单,还有一张是倡导清单。把政商交往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要主动做,一条一条列出来,一看就明白,让民营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吉林省委书记黄强表示,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着力解决企业融资、清欠等问题,让民营企业大胆发展、放手干事,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纾困解难的“娘家人”。黄强表示,今年,吉林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突破口,明确12项攻坚任务,并逐项列出解决办法和责任部门。
“坚定不移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好‘店小二’‘服务员’。”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表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在政策方面出台一批小切口、真管用的专项政策,废除一些不合时宜的、束缚民营经济手脚的政策。”
全力以赴为企业纾困解难,湖南探索企业投诉和建议“一站式”办理新机制,深入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链长到一线”等行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去年以来共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问题7.2万多个。
树典范,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江苏的民营企业,很多都是高新技术企业,九成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七成的省级研发机构建在民营企业,八成的专利授权、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来自于民营企业。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需要各类创新主体“齐上阵”,民营企业是重要力量。
信长星强调,接下来,江苏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从推动更多重大攻关任务由民营企业承担、加大科创平台向民营企业开放力度、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向民营企业转化、加强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要素保障等四个方面入手,让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是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科技创新的热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极具先导性、战略性、颠覆性的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三成,工业机器人产量约占全国一半,产业规模、配套能力、企业数量、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等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强调:“我们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基础前沿技术研究,落实好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的政策措施,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把民营企业打造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今年,广东将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开放,鼓励民营企业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努力造就50家科技领军企业、100家链主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形成梯次发展的创新型企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