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城市发展为中国经济提供新动能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2日刊登题为《城市为增长提供动力,而中国的特大城市数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文章,作者是戴维·多德韦尔。文章编译如下:
一张“资本视觉”网站2017年的旧图显示,很多中国城市已经拥有了国家级的经济规模。在远离中国的地方,很少有人能正确认识到中国经济令人惊叹的规模和多样性。
据这张图显示,深圳的经济规模与瑞典相当,广州与瑞士相当,无锡的经济规模超过了新西兰,杭州则与希腊相当。
“资本视觉”网站给出的比较并不完全可靠,其所依据的数据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2016年GDP,而购买力平价与当地生活成本相关。在那之后的近十年里,大多数城市和国家的经济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但其所传达的信息是相同的:中国拥有许多大城市,其中许多城市的人口和经济规模都远超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的国家。
中国以惊人速度转变为一个以城市为主的社会。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其高速的工业化及其基础设施投资的速度和规模。1980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当时只有不到20%的中国人居住在城市地区,印度的这一比例为23%。经过4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67%,印度的这一比例则上升到约36%。
虽然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大多是西方国家,但中国已逐步赶上。其主要位于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区域的特大城市已逼近纽约、东京和伦敦的水平。中国以城市为基础的增长预计将保持强劲势头。
据一份名单显示,全球逾46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其中超过100个在中国,大约50个在印度。中国领导人坚持把重点放在更好地推进城市化上,并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等来推动这一进程。可以预见,未来的大部分城市建设仍将发生在中国。
这一趋势非常重要,因为在过去数十年间,城市经济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特大城市群的发展为其成为制造业强国奠定了基础,使中国企业能够构建高效且紧密相连的供应链,而这正是其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城市是世界新的动力中心和繁荣引擎,但其所发出的声音仍很少得到关注。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而中国的城市将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