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结构分会工作会议暨大尺度铝合金网壳模型试验观摩会在邯郸召开
2月25日,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主办,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结构分会、河北工程大学、天津市钢结构学会、上海通正铝结构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陆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建筑工程低碳建造与韧性提升重点试验室、邯郸市装配式钢结构产业化协会等单位共同承办的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结构分会工作会议暨大尺度铝合金网壳结构模型试验观摩会在河北省邯郸市河北工程大学顺利召开。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咸大庆,副秘书长兼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孙晓彦,铝结构分会会长、天津城建大学副校长、天津大学教授陈志华,铝结构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王元清,铝结构分会秘书长、河北工程大学副校长刘红波等领导、教授及部分铝结构分会会员代表和来自全国多家铝结构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孙晓彦主持。
陈志华在致辞中回顾了分会成立初衷及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强调铝结构及相关技术在解决行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剖析了当前铝结构行业的发展态势,为铝结构企业战略规划与未来发展路径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刘红波详细汇报了分会成立以来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行业推广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指出2025年工作将重点聚焦三大核心:一是积极拓展市场交流与合作,促进全产业链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二是着力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以高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不断深化技术创新与研发,推动铝合金结构技术的迭代升级,加速产业升级转型步伐。
座谈交流环节,与会专家立足铝合金结构科学技术前沿,详细介绍了本团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就数字化驱动铝合金结构技术创新、铝合金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交流,达成如下共识:
1、铝合金材料潜力巨大,亟待进一步拓展铝结构应用场景,并不断开拓海外新市场。
2、智能化赋能铝合金产业升级,亟待构建“材料创新-数字设计-智能施工”技术矩阵。
3、产学研合作势在必行,亟待打造立足铝结构全生命周期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圈。
咸大庆秘书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铝结构分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对分会未来发展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分会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聚焦总会“四服务”工作职责,切实服务好国家战略、服务好行业发展、服务好住建部中心工作、服务好会员;二是希望分会不断加强行业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搭建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整个铝结构行业的协同发展;三是希望分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国铝结构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四是希望分会加强行业自律,不断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有序的市场环境。
工作会后,与会专家在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实验室一同观摩大尺度铝合金网壳结构模型试验。
本次试验专注于具有代表性的Kiewitt-6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依据相关规程设计了试验模型,并通过静力试验和破坏性加载,深入探究了屋面板蒙皮效应对杆件及整体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过程中,精确测定了关键位置处节点及杆件的位移,以及杆件表面和屋面板表面的应变情况,对比分析了屋面板参与结构受力的情况及其对整体结构受力的贡献。该试验不仅在规模上创造了世界之最,成为全球首例针对蒙皮效应的铝结构网壳结构模型试验,还在超大尺度模型的精确设计与施工、高难度液压协同加载技术的实施、蒙皮效应的精准测量与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创新与突破。研究揭示了屋面板与结构协同工作的力学机理,明确了铝合金屋面板扣压式连接对杆件的约束效果,并提出了一种优化铝合金单层网壳结构设计的方法。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全球范围内铝结构网壳蒙皮效应模型试验的空白,还为铝合金网壳结构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推动了铝合金网壳结构在建筑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化对铝合金网壳结构力学性能的研究,探索更多优化设计方法,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化、轻量化发展贡献力量。
至此“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结构分会工作会议暨大尺度铝合金网壳结构模型试验观摩会”圆满结束。会议的成功举办,为铝结构分会新一年工作奠定了基调,也为铝结构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在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定能为铝结构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