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有一个海拔在1735到2664米之间的县,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破碎、分散的地质环境,县域内分布着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这就是被称为“地球的肋骨”“大山聚会的地方”——东乡县。
东乡县30多万群众就分散居住在这些梁峁、沟壑中。这里年平均降水量535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1437毫米。曾经干旱缺水、十年九旱是这里的基本特征,望水兴叹、“水比油贵”是这里群众吃水难最真实的写照。而这一切,在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当下,已悄然发生了改变。
11月25日记者到访时,东乡县水质检测中心的马光毅正通过城乡供水管控一体化系统查看各地的供水情况,“达坂这边的数据不显示,得去看看是不是系统问题。”
近年来,东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供水工程建设。然而,山大沟深的实际致使供水管道埋设距离长、落差大,管道破损率较高,加之群众居住十分分散,更加剧了建设和管护的难度。为了彻底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东乡各族群众的吃水难问题,东乡早早开始了“漫漫探索”,谋划符合东乡县情水情的供水管理模式和制度,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建立“四级管理”体系,自主研发“城乡供水管控一体化系统”。
“近几年,我们将全县8座水厂、7000多公里管道、603座水池、2500多座阀门井及6万多户群众的详细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形成了供水工程线上线下永久档案。”马光毅说。
“现在,登录‘城乡供水管控一体化系统’主页就会显示管网分布图,可浏览全县供水管网分布情况,查看泵站、水厂、管道、阀门井、水池等的具体属性和基本情况,上级管道与下级管道的关联关系,管道与村社的关联关系,以及各管道供水范围内的用户等情况,在工作中方便抢修,方便用户管理,逐步做到精准管理。”
“城乡供水管控一体化系统”还可对县内大型调蓄水池水位、工程建设对主管道的流量和压力、各主要水池实现水位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对异常流量、压力、水位数据的分析,可及时作出科学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水源地进行不定期巡查,实现了供水管网的科学管理,提高了供水管理水平。”马光毅说。
数据显示,东乡县已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8处,最大日供水量可达3.28万立方米。完成了22座提水泵站、8座加压泵站、600多座调蓄调压水池,及埋设131公里上水主管、256公里配水主管的建设。东乡县中西部水厂2021年被评为全国100座农村供水规范水厂,城乡供水智慧信息系统和水管员管理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
智慧云供水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解决了东乡县偏远山区用水难题,还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随着项目的持续推广和应用,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技术将帮助当地更精准地掌握用水需求,科学规划和管理水资源,有助于提升农业和畜牧业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带动旅游业、医疗卫生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在东乡县龙泉镇,一家占地总面积50.16亩,集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于一体的养殖基地——东羊牧业有限公司矗立于山巅,正绘就着以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宏大蓝图。东羊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承明告诉记者,虽然公司选址在山巅,但用水一点没有问题,“在今年东乡县举办的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大会上,东羊牧业有限公司在标准化扩繁场项目中荣获最高奖补520万元,成为了业界的‘领头羊’。”
解决了用水问题,周围的村民在东羊牧业带领下不断扩大羊养殖规模,东羊牧业也致力于向周边农户提供繁殖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现在,龙泉镇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这一幸福事业之中,更多养殖户走上了致富增收的道路。
“城乡供水管控一体化系统”是东乡县供水工作的一次重大创新实践,它不仅解决了高原山区供水的难题,还促进了当地产业融合。据介绍,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慧供水系统将在更多地区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东乡县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