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新兴产业 开辟产业新赛道
作者: 贾品荣 作者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时间: 2024-01-1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浏览: 211
分享到:

  广东把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不断提高制造业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图为在佛山照明高明生产基地拍摄的工业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那么,提出发力新兴产业、开辟产业新赛道,有何重要意义,释放了怎样的政策信号?

  应对产业变革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按照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结合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特征判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进入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下技术经济范式的导入期爆发阶段。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谋划新的产业调整方向,重点布局数字、新能源、电子和基础设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改造与重组。为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力新兴产业、开辟产业新赛道,就是适应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低碳绿色的时代要求。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创新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体系整体效能;通过数字赋能,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使用,促进开放型知识的共享和创造,优化知识资源、信息资源配置,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低碳绿色发展,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打造高效生态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高耗能产业,促进产业绿色化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力新兴产业、开辟产业新赛道的核心要义在于解决产业升级的问题。我国某些产业上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其原因在于部分产品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不在自己手中,品牌优势也不突出,由此产生高产值、低收益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在产业发展上必须走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低碳绿色之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克服高端制造业的技术短板,增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产业间升级,从附加值低向附加值高的产业转型;实现生产要素层级的提升,促进人力、技术等后天资本的积累;实现需求结构的转变,促进消费升级;实现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移动,促进企业价值链的攀升;实现从关注有形的生产要素到关注无形的支持性服务的转变,促进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实现向国际质量水平的跨越,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我国新产业发展成效与短板

  近年来,我国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新经济占比显著上升。以北京为例,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先机,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不断提升聚焦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领域。2023年上半年,北京市新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38.5%。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增长,未来产业引领新发展。以深圳为例,2022年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重点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0393.39亿元,增长8.3%,占GDP比重从2019年的37.7%、2022年的41.1%,进一步提升至42.5%,有力地促进了新增长。

  三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的转型。以中国汽车行业为例,中国电动车和智能车在全球形成较强竞争力,中国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资,推动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投资,提高生产率,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新兴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短板和不足,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不断增加,但自主创新能力亟须提升,研发创新还不足;二是高端人才仍显不足。从事高技术产业的人员近年数量增加较多,但掌握尖端技术的人才十分短缺;三是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四是核心专利存在短板。虽然我国专利数量可观,但大部分企业专利主要是外观专利,高技术专利较少。尤其是核心领域专利明显不足;五是市场潜力挖掘不够。许多产业应大力挖掘市场潜力,使产业的技术先进性与市场成熟度相匹配;六是一部分科研成果落地性不强,产学研用结合不足。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研成果虽然增加,但质量不高,实用性低下,一定程度阻碍了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激发更优“数据生产力” 发展新兴产业

  第一,大力促进开放创新。在数字经济时代,合作不是一个线性关系而是多个合作伙伴同时合作的过程,是共同提高国际化视野、彼此互鉴、共同创造的过程。通过开放式创新,辅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加成,汇聚全球的力量,利用各方的力量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这就要求不仅要重视国内区域之间的创新合作,而且更要注重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第二,加快颠覆式创新。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应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颠覆式创新技术应用提供良好条件。新型基础设施是企业利用先进前沿技术实现跨越式升级发展的基础条件。新基础设施的新颖之处在于有潜力与经济和社会中的各个行业以及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相结合,能够利用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赋能应用于多样化的领域,促进多种技术、产品和行业的协同。要积极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创新驱动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紧紧地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第三,全面激发更优“数据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在创新发展上,部分核心技术研发仍存在突破空间,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的算力水平需要提高;在协调发展中,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还不够,数字经济对农业的赋能需加强,产业数字化的作用有待增强;在绿色发展中,数据资源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大幅提升,数据中心升级换代淘汰的老旧设备也亟须规范化处理,避免环境污染,绿色化转型迫在眉睫;在开放发展中,还存在数据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这种失衡会妨碍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总体进程,不利于经济内外循环有序运行;在共享发展中,还需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问题就是机会。通过解决问题,全面激发更优“数据生产力”,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在各产业领域的渗透、覆盖和应用,有力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