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把关”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更高效
“2022年,全国海关共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6.46万次,实际扣留进出口侵权嫌疑货物6.09万批、7793.85万件。”4月25日,海关总署发布《2022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数据显示,去年海关扣留涉嫌侵犯商标权的货物高达7632.31万件,占全部扣留数量的97.93%。多项科技手段参与“把关”,守护国门,显著提升了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效率。
不久前的4月20日,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正式向杭州海关所属舟山海关提出扣留侵权货物申请,要求对一批涉嫌侵犯其“Lenovo”商标专用权的手机实施扣留。此前,舟山海关关员在现场查验时,通过海关“商标智能识别”应用,发现一批手机存在侵权嫌疑,后经权利人确认均为侵权产品。杭州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张军表示,近年来,杭州海关加快数字化运用,创新执法和监管手段,围绕现场执法与打击侵权需要,将科技应用嵌入知识产权执法过程,切实打击进出口渠道的侵权行为。其积极运用新一代查验管理系统移动端“商标智能识别”应用,执法关员只需对货物的图形标识进行拍照,系统即可自动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信息进行比对,并提示货物是否涉嫌侵权,加快进出口货物知识产权状况的验核效率。
国际“e邮宝”是中国邮政为适应国际电子商务寄递市场需要开发的一款经济型国际邮递产品。由于该类邮件寄递费用较低,使得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渠道进行“蚂蚁搬家”式寄递侵权商品的风险升高。广州海关充分应用大数据、5G技术等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手段,通过巡场、过机检查、人工查验等方式,加大对重点来源地、寄达地侵权邮件的打击力度,依托“智慧海关”系统精准锁定关联邮件,有效提升正面监管效果。广州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唐庆林告诉记者,在外贸形势向好、进出口货物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广州海关积极探索风险分析技术的运用,不断提高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022年,北京海关相继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龙腾行动2022”、寄递渠道知识产权保护“蓝网”行动和出口转运渠道知识产权保护“净网”行动,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赛事活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全年共查获涉嫌侵权商品3299批次,63.4万余件,切实维护公平有序的进出口贸易秩序,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北京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曹永斌介绍,北京海关以“智慧海关”建设为依托,积极创新监管和执法方式,推广商标智能识别、“云确”远程确权等科技监管手段应用,强化对进出口侵权货物的发现和甄别能力,提高合法货物的通关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