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推动中国开放格局转变为东西兼顾,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助推沿海、沿边和内陆地区协同开放
作者: 刘南星   时间: 2023-02-01   来源: 新华社   浏览: 444
分享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九年来,中国和沿线各国的积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这一合作内容覆盖“五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诸多领域。中国基于沿线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提出建设六大经济走廊,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的目标相向而行。

  从线到片的合作框架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在2015年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首次提出,根据“一带一路”走向,共同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

  2017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文件。文件指出,根据共建“一带一路”确定的五大方向、合作重点和空间布局,中国提出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框架。

  “一带一路”致力于打通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之间的通道,由于涉及区域广且沿线各国情况复杂,“一带一路”建设选择重点方向,实行以点带面,从线到片,沿着交通线路和能源管线等建设经济走廊。

  六大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基本支撑框架,直接连接了俄罗斯、中亚、东南亚、南亚,贯通了东北亚、中东欧、西欧、西亚、非洲等地,并由此辐射到世界其他区域,支撑起了整个“一带一路”建设。六大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分区施策的载体,提升了“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契合度,以务实举措弥补了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面临的沿线国家制度、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与中国经济结构互补性及国际合作关系强弱的差异性。

  围绕“五通”推进合作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合作内容,建设六大经济走廊,就是紧紧围绕“五通”全方位推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互利合作。

  “五通”的具体落实,取决于沿线各国的合作水平和投入规模,也取决于各地区和国家的客观条件。在六大经济走廊上,各区域和国家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决定了不同方向的经济走廊在“五通”的实施上侧重点各有不同。

  在政治互信程度较高、战略需求互补、没有核心利益冲突的国家和地区,较容易实现政策沟通。

  如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上,三国批准《中俄蒙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制定签署《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三国海关签署关于特定商品海关监管结果互认的协定等合作文件,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完成了政策对接。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上,中国充分依托上合组织、中阿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机制与相关国家达成战略对接共识,在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上,中国与土耳其、伊朗、沙特等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为下一步推进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互补性强、投资风险小的国家和地区,更容易实现贸易畅通和设施联通。

  如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地区区域经济互补优势明显,以国际贸易通道建设和海关运输便利化为合作重点,打通了东亚和西欧密切合作的交通运输通道,同时为内陆国矿业产业链延伸和贸易合作提供了出海口。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能源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能源设施联通和贸易通道畅通成为着重推进的领域。在中巴经济走廊上,两国政治互信度较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作范围广、力度大,包括交通、能源、水电、港口等诸多合作项目已集中开工建设。

  在经济较为发达、投资风险较小、社会较为稳定的国家和地区,可率先实现资金融通。

  如在中蒙俄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上,中国已分别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建立中哈产能合作基金、中俄地区合作发展基金等投资平台和专项基金。此外,丝路基金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对外经济银行签署了合作协议,与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签署了关于伙伴关系基础的备忘录。

  与文化较为相似、社会发展水平相当、民间往来较多的国家,则更容易实现民心相通。

  如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上,我国与黎巴嫩政府签署了文化协定执行计划,与突尼斯、土耳其政府签署了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与意大利签署了关于加强经贸、文化和科技合作的行动计划(2017—2020年)。此外,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多边旅游合作机制也已经建立。

  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这一倡议来引领和塑造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作为“一带一路”的顶层框架,是推动中国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既打通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又推动了国内不同地区均衡发展,使其能够更深层次融入国际大市场,有助于中国经济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及中国各地的进一步开放。

  一方面,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推动中国将过去的向东开放,转变为东西兼顾,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助推沿海、沿边和内陆地区协同开放。以“一带一路”倡议和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为引领,促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发展战略相互融通补充,打通了我国沿边和内陆省份开放合作的大动脉,打造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另一方面,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可推动国内相关省区与沿线国家开展深入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可加强我国东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与蒙古国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联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在新疆交汇,沿铁路线与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相联系;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可加强云南、西藏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直接涉及广西、云南两省区,而且使甘肃、贵州、四川、重庆等西部内陆省市有机会扩展对东盟的合作,促进国内国外市场对接和良性互动。

  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推动中国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同时,也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各区域根据各自情况开展务实经济合作,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的双边关系,并促进多边合作发展,进一步发掘沿线国家、区域的发展潜力,增进各国的思想交流与文明互鉴,这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重要方式。

  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和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有助于我国创造经济增长新动力,有助于产业升级、城市转型、扩大出口,是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是以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一带一路”为世界提供了更为平等互利的全球治理新机制。

  长期以来,全球治理体系中存在着很多不平等现象。由于世界贸易、投资、合作等规则主要由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主导、建立和推行,广大发展中国家缺乏公平话语权和平等发展权,造成少数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特权形成了在东西方国家间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剪刀差”,全球南北差距不断扩大。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刻意识到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能公平地体现发展中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在世界公共产品供给缺口日益扩大的情况下,中国以负责任的态度担负起大国责任,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旨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建设六大经济走廊为抓手,以互联互通为途径,以打造贯通欧亚大陆乃至全球的开放大平台为目的,充分挖掘沿线各国经济增长潜能,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这种新的全球治理机制,顺应了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要求,体现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实现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

  二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体现了丝路精神。

  六大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合作框架,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带来了大量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其背后是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即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让沿线地区人民摆脱贫困。这是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延伸。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